□王嘉言
“吃播”的本意應是推薦美食、分享快樂,但目前一些平台和主播過分追求流量和利益,使“吃播文化”走向極端,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費。
一頓動輒5公斤的戰斧牛肉、10碗火山拉麪、50斤麻辣小龍蝦、60包方便麪、100個漢堡……這不是食品超市,而是“吃播”的現場。時下最熱門的視頻平台“吃播”主播的月收入達到百萬元級別。這些錢有部分來自網絡的直接打賞,是看客們為從主播的暴飲暴食中得到的樂趣或滿足而買單。
這種鏡頭下的暴飲暴食,顯然存在大量的食物浪費。看的人或許並不知道,他們親眼所見的“吃播”現場,實際可能是經過剪輯拼接過的,主播們可能只是暫時把大量食物吃進了嘴裏,催吐的過程絕對不會被他人看到。
這種造成大量浪費的“吃播”最近引起了眾怒。近日央視批評指出,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“吃播”秀,成為食物浪費的重災區。有專家表示,這種自媒體極度浪費的消費導向令人擔憂,這與建立全社會節約意識、減少食物浪費完全背道而馳。
實際上,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,今年全球範圍內不少地方產生了糧食危機。統計資料顯示,全球每年約1/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,總量約13億噸。世界76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.2億面臨飢餓,相當於每9人中就有1人在捱餓。
我國的糧食產量雖然連年豐收,口糧安全有絕對保證,但存在結構性缺口,每年仍需要進口近一億噸大豆。這些大豆是大多數肉蛋類食物的來源,因此,糧食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,尤其不允許發生大量的浪費行為。
針對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現象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加強立法,強化監管,採取有效措施,建立長效機制,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。切實培養節約習慣,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氛圍。一飯之需,何必九鼎。“舌尖上的浪費”必須堅決制止,應該讓“光盤”成為社會新風尚。全國各地迅速響應。比如蘇州市餐飲業商會向全市會員企業發出推進“光盤行動”的倡議,武漢餐飲業協會發出三個倡議:推行N-1點餐模式,即10位進餐客人只能點9個人的菜,不夠再增加菜品;針對兩三位客人進餐,餐廳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,在節約前提下,滿足消費者品種多樣化的需求;每家餐廳要準備打包盒,對萬一有剩菜、剩飯的顧客提供打包服務。這些倡議要落到實處,必要的時候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,甚至通過立法程序強制執行。
“吃播”的本意應是推薦美食、分享快樂,但目前一些平台和主播過分追求流量和利益,使“吃播文化”走向極端,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費。因此,奉勸那些過分的“吃播”,應該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考慮問題。一味追求流量,最終只會被流量“反噬”。在“光盤時代”,這些變味的“吃播”該歇歇了!